2006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參賽者分佈(八)─綜合分析
|自10/16開始,我開始針對第二屆華文部落格大獎的參賽組別與名單,分別做了工人智慧的統計資料。基本上,這樣的資料應該是要由主辦單位主動提供公開才對;但是在報名過程中對於國內外BSP或架站工具定義不清,導致參賽者報名誤填的狀況時有所見。應該說從第一屆開始報名就有這樣的情況,而在第二屆更加嚴重,所以最後必須以工人智慧做人工判別並分到對的類別。
在這次的所有參賽名單中,出現了幾個不太熟悉的BSP,像大紅花的國度與ifublog(衣服部落格)同屬大馬華人圈、內地有donews、和訊博客和新浪中國等、台灣有沒列上協力推廣單位的PlayBlog、PIXNET等等;原本第一屆是協力推廣單位的愛情國小,這次居然沒在名單上,是有點小奇怪的。
【BSP部份】
依據主辦單位做出的統計,本次報名人數最多的是Yahoo!奇摩部落格,接下來是無名小站、PCHome個人新聞台、天空部落、MSN Live Spaces、Hinet Xuite、Yam樂多日誌、UDN網路城邦、新浪部落、Blogger等等。接下來請看以工人智慧統計以上各家(含其他協力推廣單位)的參賽者人數:
Yahoo!奇摩部落格 831
無名小站 660
PCHome個人新聞台 390
天空部落 331
Hinet Xuite 206
MSN Live Spaces 199
Yam樂多日誌 158
UDN網路城邦 142
Blogger 124
新浪部落 121
ETToday 26
大紅花的國度 20
麻蛙mawa 1
蘋果Blog 6
PCHome Blog 1
PIXNET 6
背包客棧 2
依據主辦單位提供的協力推廣單位及上面的數據看來,位於參賽第一多的Yahoo!奇摩部落格的宣傳策略成功,在報名截止前的最後幾天突然爆量,一舉超過參賽第二多的無名小站。無名小站在根本沒向會員宣傳的情況下,參賽者在報名期間是穩定增加的,並沒有突然爆量的情況。其他各家有掛協力推廣單位的國內BSP,無不以各種方式向其會員宣傳有華文部落格大獎的消息,不管是掛部落格首頁文字連結、活動版位、或是bloggers登入後的系統訊息頁面,可用做宣傳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消息,也有國內BSP以發行會員電子報的方式宣傳。MSN Live Spaces及blogger的參賽者,有些也在國內其他BSP有帳號,所以參賽報名的機會也就變多了。
單純就數字上來看的話,天空部落開始有威脅無名小站的架勢,尤其天空部落一次可以同步發行到無名、新浪、yam樂多及PCHome個人新聞台的功能,使得以上這四家平台的使用者多申請一個天空部落帳號備用。再加上前陣子無名小站MyPage事件、硬碟掛機修復事件,天空部落大動作的推出跳船大放送,也使得國內BSP市場開始出現變化。
雖然如此,還是有不少bloggers錯失報名時間,而向主辦單位抱怨宣傳不力以致無法參賽,這或許是主辦單位需要改進的其中一點。另外一點,在報名期間及報名截止後向身邊的bloggers朋友詢問其報名參賽的意願,發現意願不高的前幾個原因如下:
1.無法將自己的blog歸於參賽的任一個類別。
2.不想跟熱鬧。
3.報名手續繁雜。
4.對於主辦單位的信任度極低(多數是因為第一屆留下的不好經驗?)。
第一個原因有最多人提出。在比對過前後兩屆的參賽類別後發現,本屆參賽類別的定義上較上屆模糊許多;上屆的參賽類別(如:財經時論、體育教育等等)讓報名者一看就知道,本屆的參賽類別(如:生命記錄、生活品味等等)的定義就相對模糊且廣泛許多,使報名者不知道該報名哪一類別。
第二個原因,多半是已經經營很久(超過一年以上)的bloggers提出較多。他們多有固定看自己blog的潛水客群,所以專心經營blog是他們的重點,參加比賽不過是點綴而已。
第三個原因,不管是新手或老手bloggers都有人提到,從第一屆開始的報名手續,相對於其他部落格相關比賽,就繁雜許多,這次居然還要報名者自己填自己blog每日有多少人瀏覽、有沒有被社會書籤網站或網摘站收錄文章幾篇、被Bloglines或Newsgator的多少使用者訂閱等等的資料。等等在第四點原因還會再度講到一些。
第四個原因,也多半是已經經營很久的bloggers提出的一點。中時部落格是一個封閉邀請制的部落格平台,打著辦”全球華人部落格大獎”的旗號,卻還是用舊傳統媒體的守門人概念來看部落格這件事,從報名表單的設計上處處可見舊傳統媒體概念的影子。舉例來說,要報名者自己填自己blog每日有多少人瀏覽的資料,是不是跟以前網站要放counter一樣?有沒有被社會書籤網站或網摘站收錄文章,對bloggers根本不重要,很多bloggers寫blog純粹只是寫來自爽而已,所以根本不會在乎版面好不好看或有沒有人來看,哪會管誰人收錄誰來訂閱呢?
【自行架設部份】
本次參賽者使用blog套件自行架設參賽的比例大幅減少,主要也是因為BSP發展到今年已經到達功能穩定的階段,可以讓一般使用者輕鬆上手,所以自行架設的需求也就變少了。不過至今仍採用blog套件自行架設的bloggers中,有不少是2002年底~2003年初就開始寫blog的超早期使用者,故對於blog套件的選擇也有某些偏好,請看以下的統計資料:
LifeType 23
MovableType 22
WordPress 51
TatterTools 17
自寫程式 3
XOOPS 2
ASP程式或套件 4
看來WordPress凌駕MovableType,成為blog套件的第一選擇了,LifeType多人多網誌的功能,在台灣多半用為社群blog平台的底層程式使用,使用MovableType的多半是一開始寫blog就用的,所以還有一定的支持者。後起之秀的TatterTools,台灣也開始風行,有一定的使用者族群了。相較之下,ASP的blog套件、BSP或blog程式在台灣就比較少見,很久之前還有一個功能強大版面簡潔、還得過隨便獎最佳平台的麥諾地部落格,可惜到目前都沒有復站,要不然可以跟這些BSP平台們拼一拼呢!
【報名項目部份】
根據主辦單位的報名辦法中的這一項:
部落格現況(至少需選填A、B、C、D其中一項裡的其中一個欄位)
A. PageRank( )、Technorati( )、被社會書籤收藏次數( )、在Blogline(或其他RSS Reader)被訂閱人數( )
B. 2006年發表篇數( )、累積共發表文章總數( )
C. 每天平均流量( )人次、總累積瀏覽( )人次
D. 有媒體或其他部落格曾推薦過我的部落格,請填寫該媒體或部落格的推薦文章網址
我個人覺得會有很大的問題。會有什麼問題呢?
1.一般使用者不會知道PageRank( )、Technorati( )、被社會書籤收藏次數( )、在Blogline(或其他RSS Reader)被訂閱人數( )….這些是什麼東西,有些使用者甚至連訂閱別人的RSS都不會。
2.除非有統計資料或加裝統計外掛,否則不會知道每天平均流量( )人次、總累積瀏覽( )人次。
3.除非有名到很多媒體來採訪,否則不會有”有媒體或其他部落格曾推薦過我的部落格,請填寫該媒體或部落格的推薦文章網址”。
如果這麼多條件都不知道的話,要參賽者填這麼多東西,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?所以我很想問,主辦單位在規劃時是在想什麼?是在用1.0的腦袋做2.0的事嗎?
歷史上的今天還寫了....- 為自己而寫│20131023 - 2013
- 光陰地圖│20131023之脈輪測驗 - 2013
- 新奇│Google登入新畫面 - 2013
- 光陰地圖│20111023之血荒!急需A型血~ - 2011
- 光陰地圖│20101023之早起天晴 - 2010
- 舞蹈│【歌舞99】之43:葡萄柚之戀Eshkolit - 2010
- Tweets│2009-10-23 - 2009
- 你適合什麼職業?funP烤餅機告訴你! - 2008
- 再見了,最熟悉的陌生人 - 2007
- 浮木 - 2007
- 【EMBA班聚】10/23陽明山川瀨班聚 - 2005
- 課程│塔羅牌基礎推廣課程(一) - 2004

-
pjhuang
-
Al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