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稅雜感
|終於趕在最後一天,將綜合所得稅申報完畢了。
從2006年起,每年的收入結構大概都是這樣的:一到兩家公司的薪資、三到四場的講師費、五到六場的座談會,再加上出書的版稅、其他大大小小的機會獎金和執行業務所得(其實真的很少)等等,讓我每年幾乎都要繳上15K左右的稅金給國家。
不過今年報稅時有些不太一樣,不僅收到的扣繳憑單比去年還要少個幾張,連稅金計算的標準/列舉扣除額等也一併變高,以至於第一次試算稅金出來時,我根本不敢相信我的眼睛….怎麼有可能只繳10K以下?
第二次試算稅金出來,還是同樣的數字時,我不禁想起一件事。事實上我從報2006年的綜合所得稅後就發現,每年我的總收入都比前一年還要多一些,主要都是多在業外收入,真正的薪資所得基本上沒有成長太多;而且去年(2008年)一整年的收入,可說是自2006年後的歷史新高點喔!
這其實反映了一個現象,我具有賺錢的能力,但是不知道怎麼積極或正確地運用這賺錢的能力,導致產生很嚴重的無價值感,也做了很多無價值的事,這真是很可惜的啊!
歷史上的今天還寫了....- Tweets│2010-06-02 - 2010
- 光陰地圖│20100602之明燈 - 2010
- [Tweets] 2009-06-02 - 2009
- Nokia N95 8G - 2009
- Mihoたちが(BlogPet) - 2007

-
jo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