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覽│聖地西藏‧最接近天空的寶藏

趁著早上辦完事的空檔,我坐車到了故宮博物院,來看這個一生必看的展覽─聖地西藏‧最接近天空的寶藏

很多人說西藏是一生必去的聖地,幾年前也有人預言我在當時的三年後會跟一群人一起〝回到西藏〞;而在五年前的八月中旬,布魯斯幫我把脈諮詢看前世時,就看到我有一個前世就在西藏….如此這般,對應到後面幾年的人生際遇,包括:皈依上師被賜〝卓瑪〞的藏名、認識圖博之友會的負責人、不經意地在路上會被喇嘛問路搭訕、在旅遊交通的路上或聚會時也會遇到藏族朋友等等,真是太奇妙了。

於是,在還沒履行去西藏的承諾前,先來看展覽吧!

201009144404
時間:2010/09/14 09:57
地點:國立故宮博物院

聖地西藏‧最接近天空的寶藏的展場在圖書文獻大樓的特展室,要走樓梯上去才會到,沿著樓梯兩邊插滿了旗子,看起來真的很壯觀。今天剛好是第二次分解沙曼荼羅觀音壇城的日子,8:30開始就發100個號碼牌;我去得晚了,沒拿到號碼牌,但是有看到尚未分解前的五彩沙曼荼羅觀音壇城。這種沙畫壇城是西藏極為特別的一種藝術形式,在特殊的灌頂或法會中,由訓練有素的上師以鐵管中流出的五色彩沙,一點一點慢慢砌造而成;對上師而言,壇城代表整個修證的過程,非常重要。而在灌頂或法會結束後,上師即進行分解壇城的儀式,五色彩沙則分裝於瓶中給信眾結緣祈求平安。
整個聖地西藏‧最接近天空的寶藏展場分成四個部份:吐蕃王朝、金色寶藏、文化交流與雪域風情。自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,並遣使長安迎娶文成公主入藏以來,西藏成為聖地的歷史就此展開,一直到九世紀中葉的朗達瑪滅佛行動後,吐蕃王朝走入歷史。這段時間,全藏境內除了布達拉宮外,另建有鎮魔十二神廟,從此佛寺遍佈。若以朗達瑪滅佛作為分水嶺,西藏佛教分為前弘期(七至九世紀中葉)與後弘期(十世紀後半至十三世紀),並逐漸形成寧瑪、噶舉、薩迦、格魯四大派的傳承。

201009144405

這是我買的導覽手冊、入場券,還有展場拿到的小單張。建議去看展的朋友在看完第一次之後,可以出來買一本導覽手冊再進去看第二次,第二次就可以一邊對著文物、一邊對著導覽手冊上的資料來看了。

這次展出的佛像特別多。藏傳佛教因為揉合了藏人本土的苯教、傳入的顯密佛教及印度教等教義、神祇、經典與宗教元素,所以神祇可分為佛、本尊、菩薩、佛母、護法等,其造像多受喀什米爾、尼泊爾及印度帕拉王朝風格的影響,具有不同於漢地佛像的特點,在形象、服飾、手印、法器上,帶有鮮明的藏密特徵。我看到有一尊真人高(160公分)的彌勒菩薩立像,祂是以三折姿立於蓮花座上,跟一般正坐垂目的漢地佛像完全不同喔!再來就是聖地西藏‧最接近天空的寶藏很多對外宣傳品(包括導覽手冊封面)的指標性文物─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。這尊佛像高77公分,十一面佛為「法、報、化」三身所組合,下三層九面是九位化身佛,第四層是報身佛金剛手現忿怒尊,頂層是法身佛阿彌陀如來。另有一說是這樣的,由於觀音面向十方眾生聞聲救苦,加上原來的臉所以是十一面。

除了佛像外,還展出非常罕見的貝葉經、唐卡、法器與文化交流的痕跡。我第一次看到用高僧大德的頭蓋骨所製作的灌頂法器─嘎巴拉碗,還有各種禮敬、讚頌、供養、修行、祈禱與護持法器。記得以前我有一個隨身掛在脖子上的小小嘎烏(Gauu),是一位喇嘛在捷運上跟我問路時送我結緣的,那時我把小小嘎烏拿來裝摩尼丸隨身保平安;這次看到可以裝一整尊空行母佛像的銀製嘎烏,簡直就像一個迷你佛龕一樣,可以隨身攜帶呢!還有看到常常做為手機吊飾的金剛鈴、金剛杵、轉經輪的實品,也看到可以吹出聲音的法螺等等。

201009144407

最後,不能免俗地買了一些紀念品,包括:L型夾、精裝筆記本和綠度母書籤;還有一樣現在在我的右手上,是一條有三重轉經輪的手鍊。

對了,接下來聖地西藏‧最接近天空的寶藏的展場會換到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,展期從9/30到明年的1/9,請大家一定要去看一次喔!

歷史上的今天還寫了....
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
  • 梅子一粒

    不知道版主有沒有發現,導覽手冊內並沒有”空行母像”的照片及簡介
    真的是很差勁的一本導覽手冊